第三百三十五章 停产了-《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是的,伴随着美国航空巨头们的鼎力支持,跟其捆绑甚为紧密的美国媒体们自然要保驾护航,作为带头大哥的舌喉,西方舆论的执牛耳者,美国媒体的影响力那是横跨大西洋两岸的。

    欧洲媒体表面上这么独立,那么自由,实际上扒开表面那层面皮,很多都是由很深的美国资产背景,不然怎么会有带头大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壮观场面。

    瑞典便切切实实的被这股壮观场面给压得差点儿就喘不过气。

    因为媒体层面在第一时间就把H公司的产品连篇累牍的扑向瑞典民众,然后就开始各种的内幕消息一串一串的出来了。

    什么今天瑞典某教授说H公司的东西真的好;明天某瑞典官员说采购可能延期;没过多久有识之士抨击瑞典办事效率低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一句话,用各种办法向瑞典施压。

    瑞典不是不想买,哪怕H公司为了独霸无人机市场手段挺恶心人,但为了国内的现实需求,瑞典不是不能捏着鼻子认。

    但H公司前一刻刚谈好的价,转天发现媒体的声势高涨,就坐地起价,那瑞典就有点儿忍不了,四百万美元一套的发现系列无人机,现在涨到了八百万美元,瑞典只觉得自己的智商再差也没笨到当傻小子的程度。

    结果这边瑞典还没正式拒绝,那边的美国媒体就开始报道瑞典国内的核污染指标上涨程度,各种数据,各种呼吁,就差把瑞典说成是人类的粪坑。

    虽然报道内容没有提一句瑞典当局如何如何,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明显,瑞典民众这下可就真炸了。

    瑞典一看这种情势,也别商量了,八百万美元就八百万美元吧,先来十二套,让国内压压惊再说吧。

    于是乎H公司很快就和瑞典达成了一个一亿五千六百万美元的大合同,其中九千六百万美元用于十二套发现—2无人机系统的硬件采购;两千万美元用于零配件的采购费用;两千万美元用于人员培训费,最后的两千万美元则是专业核探测配件的加装与调试费用。

    攻下瑞典,北欧五国就跟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被H公司接连拿下,挪威要了十五套,总价值一亿八千万美元;芬兰差了点只要八套,但H公司还是开价一亿美元,因为芬兰希望在无人机内加装防冻措施,很麻烦,于是价格就飚起来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