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大礼-《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按理说这么好的东西,国内的航空制造业不会无动于衷,早应该想到才是,更何况这种矩阵式的柔性工装技术基本原理很简单,后世游乐场里的人形倒影板就是用的同样的原理。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整个世界除了美国一家会造外,连同样处在超级大国之列的苏联都没有同类技术,欧洲尽管应用了柔性工装技术生产自己的客机,但用的依旧是美国生产的设备。

    如此简单的原理,居然只有美国一家会做,想想都不可思议,但细细追究却又不得不释然,因为这项技术跟航空发动机一样,不在于原理,而在于最核心的精准测量与控制技术上。

    要知道飞机上的任何部件儿,都是经过复杂计算得出的最优解,孩子在游乐场里往满是立柱的人形倒影板一趴,就能勾勒出一个人形轮廓,飞机的部件儿要是这么随意,那飞机制造就不可能成为只有少数国家才能玩的明白的高端产业了。

    正因为如此,柔性工装技术的关键便是每个矩阵立柱在固定部件时抬高几何,伸缩几许,是要保持静止不动,还是需要多方位调整。

    这看似简单的变化,单纯用人力检测和计算显然很不现实,小的部件儿还好,可如同波音747客机;C—5战略运输机;B—52战略轰炸机这样的大家伙,多少人才能一根立柱一根立柱的量出来?

    当然,就算是不怕费劲,用人力去填,真的量出来了,可人终究不是机械,总有打盹,犯糊涂的时候,万一测量时不小心走了个神儿,数据差了几个小数点,后果可能就是机毁人亡。

    正因为如此,柔性工装设备中必须有一套集位置控制,精确测量,移动定位于一体的综合操控系统。

    在这方面美国可谓独步全球,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柔性工装技术才能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国内在七十年代有过类似的项目,可由于整套控制系统太过复杂,尤其是应用计算机方面,国内飞机型号的部件数据库完全空白,所以在卡了几年后,无奈只能放弃。

    别说国内,就是在航空领域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在这方面也不如美国,不然怎么越是冷战后期,苏联在航空领域就越被美国甩得越远,不单单是单纯的飞机设计上,就是苏联引以为傲的产能同样跟不上美国人的步伐,根子就在这里。

    一套工装美国人能造六个型号,四十多种部件儿,苏联只能造一个机型,两三种部件儿,其中的效率、成本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不落后才怪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