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式开课之前,我打算对所有报名上学的孩子进行摸底面试。 此举年前我就跟村长你透过底了,是为了给孩子们分班做准备。 有些孩子年纪虽然大,可未见得他就比年纪小的娃娃学习能力强。 第一届的入学政策,不以年龄大小来分班,以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强弱来因材施教更合适。 当然,年纪较大的孩子,在第一年的启蒙学习后,如果资质各方面都不错,适合未来走科举的路子,届时再根据实际情况来重新分班。 至于那些不想走科举读书的孩子,则在开蒙学习后,根据他们感兴趣的方向,来分技术工种,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专科内容的延展教学。 对耕种感兴趣的,则学农学方面的知识。 对经商感兴趣的,则学习销售技巧、打算盘看账本的本事。 对搭建、纺织、织染、刺绣这些感兴趣的,则往相关领域的知识上努力。 总而言之,我们要办的族学,不是普通传统的私塾,而是要真正教给孩子们适合他们、且能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的学堂。” 村长和在场的村民都一脸震撼的望着杨梅。 “伯旺娘,进了咱族学,真的能学到这么多的东西么? 农学、经商、纺织、刺绣这些,你真的能找到夫子来教孩子们?”马树根有点不敢相信。 杨梅微笑道:“虽然钱不是万能的,可钱能办到的事儿,还真不少。 只要咱能出得起丰厚的薪资,对外招聘有本事的夫子来教咱的孩子,有什么不可能的?” “伯旺娘,看来我们是白担心了。 你是胸有沟壑,一切尽在掌握。 咱这些门外汉,就不指指点点了。 族学的山长之职,不用推举旁人,没有人比你更合适。”村长一锤定音。 杨梅对族学倾注了不少心血,原本就没打算要把堂长一职交给别人来担任。 村长自己开口点自己来做,杨梅也没扭捏假意推却。 她笑着点头道:“善水村的孩子是未来,是咱村子的希望。 我主张办族学的目的,自是希望咱的子孙后代,日后生活能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能一代过得比一代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