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梅和马叔明母子俩此次前来县衙,并不是空着双手来的。 芽苗菜和绿叶蔬菜的大棚种植,在善水村已经试验成功。 目前,善水村出产的芽苗菜和绿叶菜,勉强能供应给陈家的德运酒楼和几间豆腐小吃门店,但市场上,仍然是一菜难求。 杨梅从未有过‘奇货可居’,要靠大棚种植狠赚一笔的想法。 这世上的钱,是挣不完的。 善水村已经靠着豆腐、豆制品、香皂、调味料走进了大昭百姓们的视野,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若是风头一直过盛,也绝非是什么好事。 芽苗菜、绿叶菜的大棚种植技术,原先就是杨梅计划抛出来回馈社会,回馈朝廷的‘砖’。 智慧的人更谙生存之道,有舍才能有得。 在与秀才儿子马叔明阐述完自己的想法后,母子二人这才主动前来拜见王大人,准备将这项种植技术献给县衙。 在杨梅母子说明来意后,王志远和王夫人脸上俱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马娘子此举大善,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若是大棚种植的技术能够全民普及的话,届时大昭的所有百姓们将不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一口鲜嫩爽口的蔬菜了。”王志远抚掌叫好。 王夫人也笑盈盈的附和道:“难怪老师和德运商号的三位老爷都夸赞马娘子格局大,不似一般妇人。 我一直对马娘子都感到十分的好奇,今日一见,果真不同凡响!” 杨梅听了这样的赞美,连忙欠身道:“夫人谬赞了,小妇人愧不敢当。” “马娘子莫要推辞,你绝对当得起。”王夫人过来扶了杨梅一把,见她背篓里装着的全是嫩生生的蔬菜,不由惊呼出声。 “这就是马娘子你刚刚提到的芽苗菜么?” 杨梅笑着称是,将背篓里的几种芽苗菜和最下面的绿叶菜各挑出来一把递给王夫人和王志远看。 “大人,夫人您二位可以看看,这个是绿豆发出来的绿豆芽。 这是花生发出来的花生苗,还有这个,是黄豆芽。 这个,叫鸡毛菜......”杨梅一一作了介绍,顺便把如何发芽苗菜的法子也跟王夫人讲了一遍。 “这些水灵灵的蔬菜,我可是许久都没见着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