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此寒暄一阵,一阵暖风吹过,秦瑱又是一阵喷嚏打了起来,诸葛瑾见状,急忙道: “我知先生偶感风寒,已准备好了车驾!” “我等先驱车回府,带先生诊治之后再说!” 言罢就请秦瑱和大小桥上了车驾,一路朝着县府行来。 东治其实就是后世的福州市,船只可停靠在闵江口。 只不过此时的东治远没有后世那般发展,还未入城,便见到处都是低矮房屋。 而这个地方不论男女,着装不似中原,都颇为清凉。 这可让大小桥开了眼界,一路上东看看,西看看。 尤其是桥珂,一路掀着车帘,嘴里叽叽喳喳道: “府君,姐姐,你们看那个女子未穿衣服,竟不害羞!” “夫君,此地百姓怎的都如此矮小?那个脸似中年,却不足五尺之高!” “咦,夫君你看,那人身上墨迹点点,好生渗人。” 见得此状,秦瑱便一路给其讲解道: “此地不是中原,风俗习惯自也不同。” “因天气炎热,不遇严寒,故此地穿衣皆是这般。” “又因无须御寒,故体格矮小精壮。” “若换至辽东以北,则身材普遍高大。” “至于人家身上之物,并非墨迹,乃名文身。” “越地多蛇鼠,故越人常文身以龙蛇辟邪。” “纹面乃祖先训示,可以避免灾祸。” “似这等文身,亦似中原之地及昇戴冠,意为成年,可以婚配!” 桥珂听得此言,美目之中自是异彩连连,而车外诸葛瑾则是笑道: “先生莫非到过此地,怎的对此地似乎颇为熟悉?” “不瞒先生,此地风俗习惯却如先生所言。” “在下初至此地之时,也用了许久方才知晓” 秦瑱见他如此,便探出头细细询问道: “说来我见此地越人居多,汉民较少。” “不知城内越人几何,汉人又有几何?” 而他一询问此言,就见诸葛瑾笑道: “若说东治县,早已汉越杂居,难分族类。” “若是细分,汉民约莫四五万,越人到有五六万!” “原来如此,这样看来,东治却也不算小城!” 秦瑱听着东治有近十万百姓,不由点了点头。 十万百姓,便有了两万户,相较中原一些中等县城也不差多少。 但桥珂看他点头,顿时就一脸好奇道: “夫君,按理来说,越人夷人都是异族。” “何以此地汉越可以杂居,吴郡夷人却只得为奴作婢?” 桥珂这话一出,诸葛瑾便一阵不语,桥瑛则是瞪了她一眼道: “夫君尚在病中,何以又说这等烦心之事!” 桥珂见之,顿时知道失言,忙捂住了小嘴。 秦瑱见得此状,却是不在意的一笑道: “说甚烦心之事,吾却不放于心上!” 实际上桥瑛口中烦心之事,指的是有些儒士对他的谴责。 此事自然和他攻打夷洲以夷人为奴之事有关。 虽说他攻打夷洲给江东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给他带来大量负面评论。 毕竟在儒家传统观念之中,夷人是落后,未开化的代表。 故论语之中,便有子欲居九夷之言,提倡用礼仪去教化夷人。 而秦瑱直接对夷人兴兵,并以之为奴,显然不符合儒家教义。 于是以陶丘洪为首的一票“大儒”,就指责秦瑱之举毫无儒家风范,枉为大儒之徒。 遇到夷洲这种地方,就应该大兴教化,威服夷狄,让其知晓中土之礼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