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建安四年七月,趁着击败袁绍的间隙,曹操领兵返回了许昌。 而他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迁都!在袁绍南下之前迁都! 本来这事在二月份之时曹操便即提出,但却被硬生生拖到了七月。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袁绍和刘备两家的动向,这亦是秦瑱的谋划。 为了防止曹操迁都,他们通信袁绍出兵河东,又让关羽在汝南方向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南北迁都之路就被两家直接威胁。 毕竟从南阳北上关中,需要经过数百里的南阳平原。 刘表和刘备都可能会率兵堵截,路上保不准会发生什么。 至于从洛阳经过弘农入关中,在河东没有完全稳定之前,迁都便会被袁绍的骑兵追击! 所以曹操要想安全迁都,就必须要打开一条完全可控的通道。 除此之外,尚有一件事曹操也不得不忌惮,那就是群臣的阻碍。 其中最主要的人,便是荀彧,这个跟随老曹资历仅次于秦瑱的重要臣属。 伴随着秦瑱的离去,荀彧竟然提早开始与曹操产生矛盾。 最直接的,便是曹操北上之后,荀彧阻止了董昭先迁天子的意图。 这些事情曹操都十分清楚,但彼时他要面对袁绍的压力,不得回军。 而在夺取了局部胜利之后,他便直接率领兵马回到了许昌城内,将荀彧招到府内。 此时,司空府中,曹操正坐在榻上吃饭,荀彧则是侍立在其身旁。 两人都显得有些沉默,使得府内气氛有些凝重。 凝重之中,又有些寂静,甚至连曹操的咀嚼之声都能听得清楚。 荀彧已经不记得这是曹操第几次在书房会见自己。 但他从未感受过如此刻一般的煎熬,仿佛身处火炉之中。 但他却没有多说一句,只是静静的低着头,目不斜视。 “文若至此,难道就没有话要对曹某人言否?” 突然,曹操放下了碗筷,擦了擦被油渍沾湿的胡子,抬头看向了荀彧。 荀彧听此,只觉肩上突然压上了一个重担,默默地摇了摇头道: “在下不知主公招我何事,故不知当何言也!” 曹操闻言,不由下了床榻,穿上鞋子,背着手来回看了荀彧几圈,沉声道: “既是文若不知,曹某不妨与汝直言!” “敢问文若是何缘由,之前要阻我迁都?” 荀彧面对曹操的打量,神色没有丝毫动摇,沉声道: “在下从未阻拦过主公迁都之事!” 而他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曹操便拍在了桌上怒喝道: “君莫非当曹某人不知许县之事不成?” “昔日吾出兵河东,将迁都之事尽委于君!” “彼时关羽虽然兵围上蔡,然则刘备主力尚在江东!” “董公仁见敌军势大,让天子先行,随后再动群臣。” “若非汝阻挠此事,迁都之事怎会耽搁至今?” “曹某所识荀文若乃诚诚君子,怎的今日在此却又不敢承认?” 他如此说着,脸上自然是十分狠厉,并无一丝和善之色。 因为现在的荀彧就和昔日的秦瑱一样,让他感觉很恐惧。 遥想昔日秦瑱离去之前,也和荀彧一样渐渐和他产生矛盾。 甚至逐渐背道相驰,再到言语之间互相不善。 那个时候的秦瑱,和现在的荀彧何等相像? 偏偏两人又都一样,身居要职,不可或缺! 甚至可以说,现在荀彧对他来说,比之前的秦瑱还要重要。 只因秦瑱离去之时,他面对的形势大好,去了一个秦瑱,不足以影响他根基。 但现在不同了,他即将面临一场大战,荀彧就是他的心脏。 只要荀彧出一点问题,那他面对的就是全面崩盘。 所以他很想要问清楚,你荀彧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如果还能相处,那就好好相处,别悄悄给他使绊子。 如果你觉得我老曹不能辅佐,那就直接说个清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