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乃曹操麾下重臣之一。 此人也是推动曹操走向霸道的关键之人。 其人本为袁绍麾下参军,多有战功,因袁绍听信谗言,故离了袁绍麾下。 自入老曹麾下之后,就成为了老曹挟献帝的主要推手。 在原本历史上,董昭多次劝曹操行王霸之事,并策划推动了曹操进爵国公。 老曹逼死荀彧之后,他又策划曹操称王,虽不是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之一,却是老曹真正的心腹之臣。 此时见得荀彧和老曹意见相悖,他便主动站了出来力挺曹操。 而随着董昭一表态,又见一人起身道: “今刘备于东南为患,司空迁都,正是其时也!” “司空只管上表,我等自当复议!” 这一个表态的人,唤作娄圭,乃曹操昔日之友。 初时依附刘表,后投入曹操麾下之后便被任为大将。 只不过此人并不领军,只是跟在老曹身边参议军国大事。 此人与董昭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典型的曹派。 和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人并没有多大交情。 两人这么一表态,便让曹操嘴角扬起,抚须一笑道: “二位之言正合某意,不知诸位又是何打算?” 他将目光一一扫向了众人,贾诩便起身表示同意。 郭嘉犹豫了片刻,也表示赞同迁都。 唯有荀攸沉默了许久,缓缓起身道: “叔父之意,并非欲阻曹公迁都,乃患天子不应!” “若曹公能说服天子,我等岂有不应之理?” 他这话自然是给了荀彧和老曹一个台阶。 曹操闻言,一抚长须又看向了荀彧道: “不知文若之意,是否如此?” 荀彧听着,便微微一叹,直着身子道: “在下正是此议,但能说服天子,我等为臣者自当听命行事!” 曹操听得这番话语,方才冷笑一声道: “老夫此议亦谋私,天子如何不应!” “也罢,既是文若有此虑,老夫便亲自入朝,面见天子言说此事。” “文若身为尚书令,只管与我备好粮草,安排诸事!” “待此事一定,天子便由许县西迁,老夫当亲自率兵北上讨伐河东。” “吾去之后,此间诸事尽付诸公,还望诸位协力助之!” 他一番言罢,便让众人离去,荀攸也急忙抚着荀彧朝外行出。 岂料众人刚去,便见董昭去而复返道: “司空,在下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言!” 见得董昭返回,老曹自是一脸笑意道: “公仁乃吾股肱,今有何事,自可道来!” 董昭闻之,便来到了曹操面前低声道: “我见今日荀令君似对曹公迁都之议颇有不满。” “此虽令君之意,却不少郑司农等人之心。” “令君乃曹公旧臣尚且如此,恐众臣闻之,必难与曹公为善。” “彼等不应,天子亦不当,不知曹公如何劝之?” 曹操听着,脸上笑意稍稍淡去,细长的眸子微眯道: “吾亦先入朝面见天子,不知公仁以为如何?” 虽说他刚才是说想要劝服刘协,实际上就是想要入宫和刘协好好“沟通”一番。 明面上在朝廷提议,郑玄等人当然不许。 可他私下见刘协,却有九成的把握办成这件事。 毕竟刘协这小皇帝也才十八九岁,郑玄那种人精他搞不定,但要搞定刘协只是小事一桩。 可他说着,便见董昭笑着摇了摇头道: “曹公此举虽也可行,却容易招人诽谤。” “即便天子应之,也必惹众臣非议。” “吾有一计,可助曹公行事,一可说服天子,二可震慑群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