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古代战争之中,水平差不多,常年交手的两个人,是很难分出胜负的。 因为交通水平和战斗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个时代的战法偏于固化。 一旦摸清楚了对方的套路,那基本上很难再战术上得到决定性胜利,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 在战争初期,诸葛亮能凭借对方的不了解,获取战术上的优势。 可在战争中期,随着司马懿摸清楚了诸葛亮的套路,采取战略守势,一般计策就再难生效。 现在的周瑜和秦瑱就处于这样一种状况,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周瑜摸清楚了秦瑱的路数。 在周瑜看来,秦瑱这个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其人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之前寿春之战如是,最近的繁昌之战也是,秦瑱压根不会按照对方预想的既定方向行事! 相反,秦瑱历来施展的计策,都是在看穿了对面计策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这就会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明明自己的计策很顺利,一切都如预想行事,但最终还是会被秦瑱反败为胜。 所以此时面对刘备军突然撤军的举动,周瑜顿时陷入了疑惑之中。 显然,现在刘备突然撤军不符合当前的态势,也不符合刘备军的利益。 那刘备现在为什么准备强攻到了一半,就突然选择退兵呢? 首先,可以排除吕布出兵导致刘备撤退的可能性! 因为从时间上来算,他们派出使者北上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天。 使者从吴郡经过海陆至徐州,再从徐州转道下邳,路上起码要消耗半个月以上。 即便吕布出兵,消息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传到刘备军中。 其次,可以排除刘备准备修兵止战的可能性! 现在气候开始逐渐转冷,但还没到不能攻城的地步,刘备没必要现在止战! 除去这两点可能性以外,几乎可以肯定,有什么理由让刘备不得不突然撤军。 关于这个理由的猜想,周瑜也想到了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刘备前来潥阳,压根就是秦瑱的计策。 他们来到潥阳,是为了让孙策放松警惕,现在掉头要打孙策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种可能是秦瑱看攻城不成,施展的欲擒故纵之计! 这一招秦瑱不是没用过,之前在寿春秦瑱就曾经假装引水来灌,必得纪灵不得不出兵。 在这两种可能之下,他出兵追击导致的结局将会截然相反。 前者他出兵尾随而去,会有奇效,可以趁其不备,奇袭而破之。 后者他出兵尾随,那多半要损兵折将,秦瑱等的就是他出城一战! 虑及此处,周瑜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踱步,脸上神色无比纠结。 徐逸看着周瑜这般模样,一时也是犹豫道: “若是都督不愿追击,我等便紧守城池即可,何须这般为难?” “末将这就去传令,喝令诸将不得追击!” “且慢,待我思虑片刻再行决定!” 徐逸话音刚落,周瑜便出声阻止,因为他又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秦瑱如此行动,会不会是察觉到了他们想要联系吕布进行攻击? 现在撤军,是不是在试探他有没有派出使者联系吕布? 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他就必须出兵尝试追击,不能让秦瑱察觉异常! 秦瑱这个人心细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也许一个小小疑点,就会让秦瑱发现他们的全盘策略! 如此想了一会儿,他猛地脚步一顿,沉声道: “速速派出信使知会主公,刘备军已然撤军!” “务必谨防刘备回军突袭宛陵!” “另外,即刻孙暠将军令所部追击敌军兵马。” “务必多派探子探查,不管敌军有何异常,皆来报我。” “一旦发现敌军有回军迹象,立即返回城内!” “另派遣五百兵马,出城烧毁敌军营寨,不得留下任何攻城器械。” 随着他一声令下,徐逸即可调兵遣将,朝着刘备后方派出了追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