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总觉得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可却想不通透。 如果周瑜现在在身边的话,他或许可以和周瑜商议一番。 可惜周瑜现在并不在身边,所以他只得坐在帐中冥思苦想,思考到底是什么地方给了他这一种异样感觉。 如此正思虑间,忽听帐外一阵脚步声响起,随之便听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道: “如此深夜,兄长莫非还在苦读兵书不成?” 话语之中,只见一个披着蓑衣的年轻人步入了帐中。 此人便是孙策的妹夫弘咨,也是孙权的姐夫。 在原本历程中,诸葛瑾便是由此人推荐给孙权。 而在这个时间线上,弘咨却还在孙策麾下担任主簿之任。 因为要防守大寨,张纮、陈端皆在留守,故而孙策便将其带在身边处理军务。 见是弘咨到来,孙策不由一阵摇头道: “如今正在增援路上,吾哪有闲心在此看书。” “实是因为心中烦闷,睡不着觉,故而如此!” 弘咨见他这般忧虑,便上前坐到了孙策对面道: “不知大兄到底忧愁何事?小弟愿闻其详!” 听着这话,孙策犹豫一会儿,便将自己所虑之事说出,沉声道: “若是按常理,今刘备军南下至此,背后并无兵马牵制,当分兵各处,让我军疲于奔命。” “可现在敌军却将所有兵马集中于此,便连豫章太史慈所部都派至此处。” “如今我军各处防御并无漏洞,可吾却总觉何处疏漏。” “思来想去,总是难以觉察何处,不知博询(弘咨字)可否与我参详一二?” 而弘咨一听这话,顿时摇头苦笑道: “大兄也知小弟不善此道,就怕误了大兄之事!” 孙策见状,连忙表示没事,他现在就缺一个人来给他说说。 弘咨看他一脸坚定模样,不好推辞,细细思虑一会儿,便沉吟道: “若依兄之言,小弟倒是能觉察些许异处。” “但不知是否便是贤兄所想之事!” “依小弟之见,敌军异处便在其军布置之上!” “方才兄长曾言,公瑾推断敌军会分兵行事,刘备却反其道而行之。” “可敌军既是连太史慈所部都从豫章调令而来。” “何以其先行南下陵阳那支兵马迟迟未动?” “须知至我军调令之后,泾县仅有孙伯阳三千兵马驻守,敌军若要调集兵马的话,陵阳应当不会不动吧!” 说到这里,他便再度爽朗一笑: “此不过是小弟愚见,若是无用,兄长听个玩笑即可!” 他之所以能在孙策麾下左右逢源,便是因为为人圆滑。 可这时,他一番话语说完,却见孙策冷着脸坐在当场一言不发。 弘咨见此,还以为自己言语有失,忙道: “兄长何以如此,莫非小弟言之不对?” 但他话还未言毕,就见孙策猛然拍案而起,一脸急切道: “不好,吾恐中敌军伪报之计也!” “传我军令,速速回军,不然我军大寨危矣!” 如此说着,不等弘咨回话,他就大步迈出了营帐。 只留下弘咨一脸懵逼的坐在原地。 他只是随便说说,莫非真说中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