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似汝这般言说,倒也可以行事,然则那周瑜颇为知兵,黄射不通军事,如何能是对手?” 对于替换黄祖他没意见,可临阵换将,还换成一个不通军事的黄射,那又如何保证战争的成效? 但蔡瑁对此早有准备,闻言便道: “主公此言却是无需虑也,周瑜虽然知兵,秦瑱亦是知兵!” “黄祖所以兵败,皆因不听秦瑱之言。” “若是黄射为将,只需有秦瑱在侧辅佐,虽不能胜,亦不会败!” “与之相比,若是再让黄祖一意孤行,方是取祸之道!” 刘表一听,亦是反应了过来,确实如此,还有秦瑱在呢,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可反应过来之后,他又是心中一堵,心想秦瑱这小子再好,终究是个外人! 他偌大一个荆州,总不至于要借别人之将才能击败江东水军吧? 这般考虑了一会儿之后,他便做出决断道: “如此,便依德珪之计,但秦瑱终是外将,不可大用!” “德珪汝亲自带兵三千,南下增援江夏!” “另传我之令,以黄射为江夏水军都督,汝为副都督,负责指挥此次水战,不可再让周瑜杀入我荆州之地!” “至于黄祖那边,吾当亲自责问此战之故,督促此人交出兵权!” 见得刘表终于下了决心,蔡瑁自然领命行事,待得刘表写好公文,便一路带出了襄阳,领着三千水军,便朝夏口方向行来。 而在这时,南边黄祖已然探清了周瑜水寨的详细位置。 在知道周瑜将水寨设在彭蠡湖南侧之后,他便将水军开往鄂县安营扎寨,用来防备周瑜来袭。 为了防止周瑜再向上次一般孤军直入,他直接让两艘蒙冲舰守住江口。 以棕榈大缆拴住大石墩来固定战舰,又以千名士兵日夜驻守其上,弓弩交错,死死封住江道。没想到他刚布置好一切,汉水上便行来了一支兵马,言说是此次刘表派来的增援。 听到这个消息,黄祖自然恼怒不已,一见到传信的蔡瑁便沉声道: “军师此来何意也,某家自在江夏驻守,江东水军难以犯境、” “又兼未曾向使君求援,何以使君便派军师前来?” 蔡瑁见他如此,便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军令道: “乃因使君听闻太守交战不利,心惧江夏有失,故令在下前来增援!” “另外使君见得太守军报,甚喜公礼此战之功。” “怕太守年迈,不是敌军对手,故任公礼为此战主将,还望太守听令行事,莫让在下难做!” 如此说罢,他便将刘表的书信交到了黄祖的手上。 其上之意也不复杂,就是表示听说周瑜进军江夏,感觉十分震惊。 同时责问黄祖是如何守备的江夏,难道没有在荆州边缘设防? 这般讲述一番之后,就表示你已经老了,既然黄射如此得力,那就退位让贤吧! 黄祖之前将甘宁的功劳冠在黄射身上,本想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没想到刘表会因为这封战报卸了他主将之位,当即便怒喝道: “使君何以如此行事?岂不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射儿尚自少不更事,如何统帅大军?” 要说他黄祖虽然是个武夫,但对于刘表这些套路那都是门清。 现在说换将,那是假的,恐怕夺权才是真的。 有他黄祖在一天,刘表都别想夺取江夏兵权。 可若是换了黄射上位,恐怕打完这一仗,江夏水军就姓蔡了! 故而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这等任命。 但蔡瑁并非黄射,见得黄祖不应,便冷笑道: “此乃使君之令,府君若有异议,可去襄阳与使君分辨。” “在下不过一传令之人,府君何必为难在下?” “但不知黄公礼现在何处,使君有令让他兼任水军都督,府君却该卸任于此!” 黄祖闻之,只觉一阵气闷,瓮声瓮气道: “以子代父,古今未闻此事,射儿历来恭顺,必不敢为此!” 现在刘表如此行事,他只得将希望寄于黄射身上,又令人去唤黄射! 而另一边,自从当日黄射和秦瑱喝了一次酒之后,第二天醒来便有些后悔。 毕竟他是个孝子,不怎么敢违逆黄祖。 但问题又不在秦瑱身上,是他主动求人家给办法,故而即便后悔,他也不好责怪秦瑱。 没想到这才没过几天,襄阳那边就发来了任命,让他顶替黄祖成为主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