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针对收徒弟这件事,秦瑱历来慎之又慎。 因为古代师徒关系远比后世要来得亲密。 正是天地君亲师,除了亲生父母,便是师傅最为亲近。 徒弟犯错,师傅便有连坐的职责。 他不收诸葛亮,一是出于自己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年纪不小,没必要拜他为师。 除此之外,他虽然广授知识,却从未收过徒弟。 故而现在面对刘先的提议,他便不由一阵犹豫。 一个足够有资质的徒弟,确实很吸引人。 可如果心术不正,以后犯事多半要牵扯与他,这自然也有风险。 如此思考了一会儿,他便对刘先笑道: “子方六岁,心性未定,难以进学,不妨等日后再言此事!” 刘先自不知秦瑱所想,见其没有拒绝,还以为秦瑱嫌弃周不疑年纪太小,索性笑了笑将话题引向了别处。 由是二人便一路朝着传舍方向行去。 同一时间,在秦瑱离去之后,刘表便将众人聚在了一起开会。 主题自然是讨论秦瑱刚刚提出的条件。 刘表看着众人,便直接开口问道: “诸位以为方才秦瑱所言,我军可能应否?” 他一说罢,蔡瑁便起身摇头道: “使君切莫引秦瑱之言而松懈,须知刘备军眼下已成大患,便是曹操也难以治之。” “如今我军虽有荆州八郡,可终究地广人稀,不比淮南稠密。” “兼之眼下南方张羡蠢蠢欲动,我军自顾尚且不暇,若再容刘备取了江东,则我军便有覆灭之危!” “秦瑱所言虽不须我军出兵,可助他粮草、船只,便可解难。” “但他在淮南收的大量难民屯田,又建工坊收敛大量钱财,孙策如何能是对手?” “若是助力如此,反倒比我军出兵危害更大!” 庞季听闻此言,亦是起身道: “在下之见与军师相同,不能轻易助刘备粮草船只!” 刘表眼见二人反对助力,一时又看向了蒯良蒯越兄弟道: “德珪、孝禾皆不赞同,不知二位又是何等看法?” 蒯越闻之,即对刘表拱手道: “依在下之见,当前难处不在于我军是否同意。” “而是刘备对我军是何等态度问题! “方才秦瑱提了此事,不是在夸口何事,而是在告诉我军淮南现在的底蕴。” “先不说此番天子诏令之事,便说假如我军丝毫不与助力,刘备能否独立灭掉孙策?” “显然,刘备现在已有此能!” “就如秦瑱所言,刘备军现在兵力如此之多,却是降卒占据大半。” “刘备军还未增兵,就有雄兵十数万!” “兼之眼下屯田、筑工坊等事,一旦扩军,数月之间就能多上雄兵数万。” “比及江东,孙策虽据千里沃土,其兵却仅有数万。” “其地广人稀,虽据百万之众,却难养起太多兵力。” “若刘备一心要灭了孙策,即便我军不助,今年不灭,明年又当如何?” “明年不灭,后年又当如何?” “所以秦瑱方才之意,乃在于告诉我军,无论我军出兵与否,江东都不是淮南对手。” “故而我军要想平衡,唯一办法是资助孙策,而非按兵不动。” “但眼下天子诏令在前,我军不能资助孙策。” “同样,孙策与我军有大仇,我军也不当资助孙策。” “既不想资助孙策,又不想与刘备军为难,那唯一的途径,就是资助刘备军!” “现在与刘备军示好,尤然不迟!” “此即秦瑱方才所言潜藏之意!” 面对刘表的问话,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刘表分析秦瑱的意思。 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可其话语之间,也偏向了资助刘备军。 与之相对,蒯良在思考了一会儿,也开口道: “吾与异度之意相似,刘备终究以仁义为本。” “与刘备军交好,好处多于坏处。” “既不能资助孙策,那我军现在便只有先行示好刘备一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