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秦瑱见之,却回身又给谢该取了一套,亲自放在其桌上道: “吾闻谢处士喜治春秋,此书当赠予谢处士一套!” 谢该见其如此举止,一时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暗赞真君子也,当下叹道: “方才吾闻小友不治经,还道小友不务正业。” “如今再看,小友虽不治经,但只治国,亦是全功。” “今得此国之重器,莫说我等,便是天下学子,亦当感念小友之功!” “老夫在此,便代天下学子,谢过子瑄!” 说着,他便起身颇为郑重的朝着秦瑱一拜,宋忠等人见之,自是纷纷起身道: “文仪此言不差,子瑄首创此物,日后必扬我儒门之学,我等甚为儒学博士,当拜谢子瑄之功!” 他们几个一拜,在场一众学子亦是连忙对着秦瑱拜之: “多谢先生传经之恩,我等在此拜谢。” 一时在场众人无不下拜行礼,秦瑱见状,便忙上前道: “诸位切莫如此,在下亦是只为自己方便,岂能受诸位如此大礼!” 他也不上前扶起众人,而是直接当朝对众人回了一礼。 事情演变到这个局面,实际上他也没想到。 按照他本来想法,拿着书来,首先是要结交这群儒士,让刘表没有机会再次责难与他。 其次是要打开书本的销路,毕竟他们现在缺钱,还需要通过书本敛财。 淮南士族那边早已不如当初,而且家底被掏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与淮南相近的荆州,便是他售卖书籍的最好市场! 这第一批书算是广告效应,可第二批书,那可就要赚大钱的。 所以他压根就没想着受众人的感谢,只是没想到谢该的反应会这么大。 现在刘表就在眼前,他可不能受了此礼。 不然这些大儒都在拜,刘表是拜还是不拜?拜的话传出去要惹笑话,不拜的话,又会引起争议。 因而见众人下拜,他便跪坐在地,还了众人一礼。 在他还礼之时,刘表看着眼下的情景,已是神色深邃,心情复杂。 早知道是如此,他刚才就不该受秦瑱的礼物。 本来宴席之上还有机会引战,让众儒指责刘备军开启战端的问题。 但现在随着淮书一出,事情顿时弄巧成拙! 众儒受了秦瑱如此‘重礼’,基本上就不会再与秦瑱为难。 而他这一次让众儒为难秦瑱,还会进一步给秦瑱扬名! 可以想象,随着今晚一过,秦瑱辩驳群儒,发明书籍的名声便会广为传扬。 他的目的不仅再难达成,反倒给秦瑱增加了一个扬名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如果他再为难秦瑱,那恐怕会引起麾下士人的反对。 想到了这里,他不由暗道了一句:此子果真不凡! 心里这么想着,见秦瑱对众人回礼完毕,他便抚须笑道: “依我看来,先生制书之功,正当得此拜!” “此功利在千秋,来日吾必当上表天子,表奏先生之功。” “但不知此物价值几何,可否外售,老夫有心购上百本以作藏书!” 他一说话,众人自是反应了过来,书确实是好东西,可价格也很重要! 如果造价太贵的话,他们可不一定买的起啊! 而秦瑱见刘表问话,即回身对刘表笑道: “此书作价却是不菲,少的一金一本,多的数金一本。” “然则此物方便,比之竹简却是造价低廉不少。” “至于藏书之事,使君无须出钱,吾此番为使君带来了一箱,共计一百二十三本。” “其中五经皆是刊印,其余乃是手抄。” “有不少孤本皆是蔡师收藏,我特令人抄之,奉与使君,还望使君笑纳!” 他一将价格说出,在场的经学家和士子们便都松了一口气。 一金的价格确实不便宜,可却也算不上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