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算起来,这是他和刘晔第一次同时参加军事会议。 之前的会议要么是谋划,要么是出使,从未谋划过进军。 现在遇到问题,他倒想看看刘晔的思路。 刘晔听得此言,自是沉吟了一会儿道: “正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既是缺粮,自当不能动军。” “然则依在下之见,现在我军缺粮,孙策多半也缺粮。” “自去年以来,孙策便在四处奔波平乱,如今乱象虽平,兵粮之缺却在。” “由此观之,我军虽无出兵之力,却已至出兵之时!” “当趁孙策兵粮不足之际,先南下江东站稳脚跟,而后大军跟进,方为上策!” 说到此处,他便对刘备一拱手道: “故照小侄看来,无论如何,我军都要先出一支偏军渡江,食于敌境,抢割敌麦,扰乱孙策根基。” “这一支兵马不必太多,八九千人即可,关键是要守住我军进军之基!” “而八九千人所需粮草不多,只需五千石粮食便可南下。” 秦瑱听此,自是微微一笑,对刘备道: “吾观子扬此言正合兵家之道,亦可行事!” “我军现在虽拿不出粮食,却可向九江各个大族借取。” “一家凑个百石左右,料想凭九江士族,不至于五千石也借不出来。” “至于此番领军之人,我推荐子龙与文向前去!” “子龙忠心可用,又兼谨慎刚胆;” “文向虽然年少,却是少年老成,今驻守钟离许久,颇为得力,正可一用! 随着去年他们夺取了淮南,徐盛就被老刘派到钟离驻守。 现在要打江东,这种将领就该换防出来,准备南下了。 不然光凭他们现在寿春这些将领,未必能是孙策对手。 刘备听得此言,不由点了点头道: “子龙与文向南下,我军自无忧也,但不知钟离又该换何人去守?” 虽然现在吕布将重心放到了北边,可钟离终究是九江门户,除了徐盛驻守,换别人他还真不放心。 秦瑱见状,便对刘备笑道: “要守钟离自然不难,待至出兵之时,明公可发信广陵,让陈元龙发兵东阳。” “有陈元龙在一旁看顾,应无大事!” “至于驻守之人,可以夏侯兰前去,此人虽无文向之勇,治军却严,定可坚守!” “另外还有与荆州交接之事,眼下虽有天子下诏,可刘表未必遵从。” “再者,即便刘表出兵,也需与我军策应。” “当先遣一使前去,探清对方态度,我军方可动兵!” “而出兵之后,也需要为我军提供情报,争取利益。” 定下了他们出军的方略,接下来就刘表那边的问题。 刘备闻言,不由一阵思虑道: “故此使不仅需要能言善辩,还需明了我军战略!” 如此说着,他便将目光放在了刘晔和诸葛亮身上。 刘晔见状,便急忙低下了头去。 说实话,他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再出使了! 因为出使即奔波劳累,又费心费力。 就比如这一次的陈国之战,他在陈国呆了几个月,每天除了担忧刘宠之外,还要防备袁术和曹操的动向。 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他们的利益,缓和人际关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煎熬! 现在眼见老刘又要叫人出使,他自然有些不愿。 而诸葛亮见之,便准备上前领命,不料秦瑱却先一步出列道: “明公也无须再虑使者人选,此番出使,由瑱亲自前去!”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惊,刘备更是不解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