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张勋献降,刘备便顺势入驻了宋国城内。 别看袁术还占着几个城池,实则真正能挡住刘备的兵马,只有宋国张勋所部。 眼下宋国一投降,刘备便算是掘了袁术最后的根基。 入城之后,照例第一件事便是面见这一次的俘虏。 由于袁术麾下兵马四散,麾下叫得上名字便只有张勋、阎象、舒邵等人。 其中与刘备最熟悉的,自然又是张勋。 刘备这边刚一入城,便见张勋静静后在城门之下。 见得此状,刘备便即露出了笑意,翻身下马,走到了张勋面前,抓着他的手笑道: “将军即降,何来晚也?” 这话既是表示对张勋投降的欣喜,又在询问张勋到底是怎么想的。 张勋本就有些羞愧,闻听此言,便是面色胀红道: “末将虽受使君恩义,然亦受袁公之恩!” “袁公以我守此地,非得令不敢轻降。” “奈何使君得民心,今以汉歌劝降,士卒心向使君,不能相抗,吾不欲多造杀孽,故而归降!” 刘备闻此,自是微微一笑道; “此袁公路之罪也,非将军之罪!” “将军实乃义士,可与吾一道入城!” 说罢,不等张勋拒绝,便拉着张勋的手一道进入了城池。 说实话,其实如果张勋一开始就投降,那刘备绝对是不会给其这种待遇的。 因为张勋现在算是袁术托孤之人,就这么几座城池都交给了张勋统领。 张勋若是看到强敌前来,即便有昔日之恩在,如此归降,也是不忠。 即便形势比人强,也会在他心中留下一根刺。 但张勋一开始没有选择投降,那就是为主尽忠,后来见事不可图,便顺势归降,那是与麾下之义。 如此忠义两全之人,虽然比不上赵云和太史慈等,却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由是刘备在确定了张勋的想法之后,便决定不追究张勋的过错。 而张勋被刘备拉着手,自是觉得一阵感动。 自己两次兵败被俘,刘备都是如此待之,若非本性仁慈,谁能这般表示? 当下便不再纠结袁术之恩,随着刘备一路朝着府内行去。 入得堂中,又相继见了阎象、舒邵等人。 一问愿不愿降,众人皆愿,唯有舒邵一脸哀伤之色对刘备一拜道: “吾等早闻刘牧贤名,今被擒之于此,自当降之。” “然则袁公对我等皆有恩义,如今降之,还望刘牧网开一面,勿要伤其性命!” 若是别人说这话,刘备必要恼怒一番。 因为袁术的性质不同他人,袁术是谋篡大罪,若叫他擒获,自然是要杀之。 不过舒邵这个人名声好,昔日亲友被杀,舒邵亲自报仇。 后来事情败露,与其兄长争着顶罪,其后传为美谈。 更别说前段时间舒邵还顶风作案,用粮草救济百姓,是个十足的义士。 他老刘历来重义士,闻得此言,不仅不怪,反倒亲自搀扶道: “吾亦闻仲应舍生取义之事,既然先生求情,吾自当网开一面。” “若袁公路束手就擒,吾不杀之。” “然则若再顽抗,吾若饶之,便对不住麾下将士!” 舒邵听着这话,自知刘备已然容情,也不再劝。 至此,刘备算是稳定了宋国大局,眼见西边消息还未传来,刘备便问秦瑱道: “眼下我军已取宋国,袁术根基已绝,我军是否当趁曹军还未出兵,前往陈县支援子扬?” 可他这么一说,便见秦瑱摇了摇头道: “眼下西边只是还未传来军报,未必便是曹军还未出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