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思虑之间,他便微微一叹道: “若是如此,吾便知矣,说来惭愧,护佑刘勋家小之事,本是吾所令之!” “不料犯事之人却是我军之将!” “如此观之,梅成错不该鬼迷心窍,吾亦有御下不严之过!” 说着他便拍了拍梅乾肩膀道: “将军一切均是奉命行事,我军将士亦听从我令。” “要怪也当怪我,却与将军无关!” “反倒是因吾一念之差,倒害将军失一兄弟,吾心甚愧啊!” 梅乾见秦瑱开始揽罪,自是急忙泣声道: “军师自也无过,要怪皆是我这兄弟,尽如此干出这等事,合该受此惩戒!” “军师若要揽过,末将当无地自容矣!” 他一开头,众人便纷纷道: “是啊,秦君又有何过?” “皆是梅成恃功自傲,与秦君无关!” “秦君护人家小,实属仁义之举!” 他们如此说着,又将秦瑱的罪责摘得干干净净。 这亦是秦瑱所愿,于是又与众人说了几句,最终给这件事定了性。 第一,这件事是纯属误会,过错大多在梅成和寇才身上。 第二,梅成是有功之臣,虽有过错,却应该厚葬。 第三,梅乾此举无过,还算一心为公,应该奖赏。 如此安排一番之后,他便将这件事给轻轻揭了过去。 由此,这充实的一夜便彻底翻篇,梅成也成了刘备军征战史上的烈士之一。 相比原本历程之中反叛被杀的下场,却也落了个正名。 至于后世会如何遐想,那就不是秦瑱能管的了。 时间来到第二天,他将庐江诸事写成了书面汇报,令信使北上交给刘备,同时又令梅乾给梅成好好操办丧事,风光大葬。 及至中午,又收到了赵云和鲁肃相继传来的捷报。 言说刘勋的兵马已经完全击溃,刘勋本人不知所踪。 对此秦瑱自然大喜,这一战鲁肃、赵云、秦翊三方面合力,几乎让刘勋全军覆没。 其中斩首超过四千人,俘虏陆军加上水军,超过一万五千人。 仅有千余人溃逃,不知所踪! 他们这边损失同样不小,秦翊和陈章损失最大,两方损失将近两千人。 赵云和鲁肃等部损失加起来也在千人上下。 如此损失和俘虏一统计下来,秦瑱突然发现,他们这一次南下庐江,除去陈策所部,光是俘虏就超过两万人。 只要将这些俘虏给整训完毕,他们的总兵力就能突破十万大关! 如果加上陈策麾下部众,那更是有十几万之多。 不说十几万,便是十万大军,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那都是一方大势力了。 而现在距离刘备蜗居于沛县,仅仅过去了一年时间。 对此成果,秦瑱自是颇为满意,直接给赵云等人发去了嘉奖书信。 同时他又让周条等人前去劝降居巢、舒县、临湖、龙舒等地。 等这些县城一投降,他这一次夺取庐江之战也就算彻底打完了。 但还有一点,秦瑱任旧疑惑。 刘勋这货,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在原本历程之中,刘勋被偷家之后,就去了彭泽,联络刘表共击孙策。 由此导致刘表水军被孙策反杀,使得孙策彻底成为东南一霸。 后来刘勋兵败,任旧没死,而是一路北上投了老曹。 直到曹操称公之后,被人弹劾,方才免官被杀。 这种结局算不上善终,也堪称长命。 而现在刘勋兵败之后,却像是消失了一般,着实不太对劲! 莫非是南下投了孙策不成? 他正思考之间,有一个人的到来,给他送来了答案。 这个人,便是太史享。 对于太史享其人,秦瑱了解不多。 只知道太史慈于于建安十一年逝世之后,其子太史享继续辅佐孙权。 历官尚书、吴郡太守,直至越骑校尉。 履历算不上光鲜,却也算得上是有点本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