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来在下当日入得军中,还是军师规劝!” “自入军中之后,还未向军师表过谢意。” “若非当日军师劝解,末将现在可怕已入黄泉之中,哪有今日领军之机!” 秦瑱听得此言,不由摇头一笑道: “此事早已过去,何须再提!” “实则我之所以规劝将军,亦是将军实乃忠义之人,不忍将军助纣为虐,故而相劝!” “也是将军自己醒悟,吾只是多言几句,无须称谢!” 可他话音刚落,却见桥蕤问道: “我闻军师有意纳侧室,却无良配,不知可有此事?” 秦瑱闻之,顿时一愣道: “将军又是从何处听来此事?” 关于纳妾之事,按理说本是他的家事,甚至是私事,理论上来说,桥蕤不该知晓才对! 而桥蕤一听,便自抚须笑道: “此事吾亦是从夫人之处听来!” 说着,他便将消息来源说出,原来是蔡琰当日对秦瑱说完之后,便开始悄悄寻访。 不料这事儿传到了刘备耳中,一听这事儿,顿时就上了心。 他自己自然不方便寻找,于是便让糜夫人和甘夫人各方打听,在给关平找媳妇的基础上,再给秦瑱找个侧室。 结果秦瑱这里还没动作,消息自然传到了夫人圈子里。 桥蕤的夫人姓陈,本为淮南人,一听这话,就寻思秦瑱是桥蕤的顶头上司,这可是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于是又将这件事告知了桥蕤,言说族中有女,或可许之。 桥蕤其人虽然忠心可用,为人却不呆板,也懂这些人情世故。 只是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询问秦瑱,故而此时见得有机会,便将此事提了起来。 他这么一说,秦瑱便是一愣,随之便苦笑道: “纳妾之事,本是私事,如今倒好,众所周知矣!” 如此说着,他又是一奇道: “莫非将军有女未嫁?” 貌似后世有传闻,桥蕤乃是二桥之父,之前他不甚在意,可现在桥蕤说起,他可就得确认一下了。 不过他一问起,便见桥蕤摇头一笑道: “末将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子方十五,女才八岁,却难配军师!” 秦瑱见之,自是摇头一笑,心道果然没有这么凑巧。 可他正笑着,却见桥蕤抚须道; “不过吾有一族兄早逝,膝下二女皆未婚配。” “长者十八,幼者十六,孤苦无依,末将正愁该许何人。” “若是军师有意,或可择而纳之!” 这话一出,秦瑱便见怔在当场,眼睛一眯道: “将军所言二女,莫非皆居于皖县不成?” 而桥蕤见之,不由一惊道: “军师如何知之?” 他心想自己这两个侄女自从他这族兄去后,就一直待在他老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理论上来说,秦瑱不该知晓才对! 可他哪知道,秦瑱此时心中亦是一惊,暗道果真就这么巧了。 桥蕤不是二桥之父,却是二桥的叔父! 但想一想,却也合情合理,毕竟历史上桥蕤就极为推崇孙策和周瑜。 虽然死的早,但和孙策周瑜都有交往。 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皖县陷落之后,孙策会‘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并且还对周瑜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等话语。 因为桥蕤和他们哥俩相识,得到了桥蕤家小之后,才能见到二桥国色。 不然的话,若是二桥早就美名远扬,那哪里还轮到孙策和周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