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则此次讨伐袁术,却非独有叔父一家,尚有孙策、吕布两家齐至。” “按理来说,三家共至,乃是友军,何以一入寿春,便即生难?” “那孙策率兵前来,却被叔父与吕布败于寿春,此何故也?” “若是欲讨袁术,自应合力共进,若叔父果无私心,便应结交两家,方可成大事!” “为何大事未定,叔父便倒戈相攻,此举可合乎仁义之道?” 刘晔这话一说出来,刘备便是面色一沉。 他本以为刘晔这小子会问些普通问题。 没想到刘晔的问题如此尖锐。 而刘普顿时两眼一瞪,怒视刘晔道: “家国大事,岂是孺子可言,当真无礼,退下!” 虽见其恼怒,刘晔却也不惧,只是看向刘备笑道: “不知叔父可否解答小侄之惑?” 刘备见之,自是无言以对,三家相攻,自有龌龊,他当然不可能直接相告。 但他自也不能因此怪罪,故而一时间沉默不语,不由看向了秦瑱。 秦瑱见状,顿时起身道: “公子若问此事,明公不便回之,不妨由在下解答如何?” 他早就看出刘晔表现有点不对,心知这小子必然是想激怒刘备来试探刘备的度量。 见得刘备眼神,便知该自己出场。 当下不等刘晔回应,即开口道: “若谈起此事,实则我军也甚愧之,只因我军南下,乃为讨贼而来,一心为公,绝无私心。” “奈何我军如此,孙策却不如此,他自江东而来,连取诸城,见我军攻至寿春,心惧寿春为我军所取,竟弃合肥而北上,欲与我军争抢。” “我军见此,自无意与之交恶,一心取城。” “不想寿春城陷之后,孙策见城内无粮,又听后方乱起,以为我军算计,便欲求吕布进攻我军!” “幸得我军与吕布交好,提前告知诸事。” “我军虽不欲与之为难,却只得被动防御,见孙策一意孤行,强攻寿春,不得已而相攻!” “确如公子所言,倒戈相攻不合仁义之理,但错不单在我军!” “总不能听得孙策发难,我军还需上去送死不成?” “若果真如此,那这仁义又拿来何用?若高祖以此道治军,恐无我大汉四百年之基业矣!” 刘晔这个问题,根本在于否定刘备的仁义,是在嘲讽刘备是伪君子。 他顺势就搬出了刘邦,若是刘晔再发难,他可就要用刘邦举例了! 若论脏事,刘邦也没少干,我敢说,就看你敢不敢问。 他这一番话说完,刘晔顿时哑口无言。 祖宗都给搬出来了,他还能有什么说的! 不过秦瑱的发言也让他注意到了秦瑱,不由问道: “敢问先生是?” 秦瑱当即笑道: “在下秦瑱,字子瑄,倒有些许薄名,公子或许听过!” 而刘晔一听,自是瞳孔一张,心想传言果真如此,秦瑱果然在刘备麾下做事。 早就听说秦瑱这货能言善辩,如今看来还是真是如此。 思虑片刻,他又笑道: “原来大贤当前,失敬失敬!” “不过在下还有一惑,还请先生解答!” 他一说出,刘普便再度恼怒道: “逆子,即知先生之名,何故又来献丑!” 他当然也听过秦瑱之名,见秦瑱驳回了刘晔之问,便知此人不似刘备这般仁厚,刘晔若是再问,恐生事端。 不过秦瑱一听,便对刘普笑道; “刘公无需如此,我见公子聪慧,也甚喜之。” “公子虚心下问,自当一一解惑!” 随之他又看向了刘晔道: “公子可再言之!” 见得秦瑱如此态度,刘晔只觉一阵压抑,竟感觉自己所思所想都逃不过对方眼睛一般。 但他这人为人通透,心知既然问了,索性问个清楚,当即再问道: “即是先生有言,小子便大胆试问。” “方才小子曾言,贵军南下讨贼,乃是正道。” “可如今诸郡旱荒,人皆缺食,贵军即取了寿春,不尽快安抚百姓,接济难民,何以动兵扰民,又南下再取合肥!” “须知今年大旱非同寻常,似那等大户都有缺粮之危,寻常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贵军如此举止,又置淮南百姓于何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