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等附议!” 独有周瑜似在沉思何事,并未发言。 孙策见状,即对周瑜问道: “公瑾何故如此?莫非不同意北上?” 周瑜听此,便摇了摇头道: “非也,张公之言,乃老成持重之语,小弟并无异议。” “只是方才在思虑一事,故而不语!” 不等孙策问话,他便开口直言: “因小弟观那秦瑱种种谋划,均是谋定而后动。” “此番刘备能顺利夺取诸县,便可见其谋划之能!” “既然此人如此善谋,那怎会没有夺取寿春之策?” “此次讨伐袁术,本是四家领诏,刘备距离最近,却是最后出兵,可见在来之前,刘备军就已经定好了策略。” “以秦瑱的智谋,不会考虑不到我军北上的状况,他既然考虑到了,那自然有其应对方法。” “在如此态势下,我军北上未必如愿!” 众人皆是智谋之士,自然听出周瑜话语中的深意。 从理论上来看,现在他们理应北上,探探刘备的态度,顺势看看能不能阻挡刘备夺取之势,不然等到刘备夺取寿春之后,就可能和他们争抢合肥。 但实际上,秦瑱既然已经给刘备定好策略,那会不会已经把他们给算进去了? 他们现在北上,会不会是正好中了秦瑱的算计? 这一番话一说出,众人再度眉头紧皱,开始冥思苦想。 这是一个困局,而关键就在于秦瑱的身上!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孙策面露狐疑之色道: “公瑾,那秦瑱当真有传言那般厉害?” 周瑜闻言,一阵叹道: “实则小弟以前也在存疑,思虑此人是不是被人赞誉太过。” “可在见了此人谋划袁术、吕布两家之后,小弟便敢断言,此人算计之能,极为了得!” “而且此人算计,历来不着痕迹,令人难以琢磨其人所思所想。” “这亦是小弟此番建议兄长先取合肥之因,因为秦瑱虽能谋划,却不能掌控我军战略,只要我军依照自身战略走,便不会中其算计。” “只不过小弟错估了一件事,没料到刘备能如此快速抵达寿春。” 与演义中的形象不同,周瑜这人,不仅长得帅,为人也颇为谦和,远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 见现在自己的战略出现问题,他便对孙策道: “为今之势,皆是小弟之过,早知如此,倒不如先行北上汇军!” “如此也不至于让刘备掌控局势,让我军如此被动!” 可他一说完,孙策便拍在了他的背上笑道: “许久未见,公瑾怎也为此小女儿态!” “汝虽献策,却是为兄所行,成了是你之功,败了是为兄施行不利,与你何干!” “切莫与我在此言甚功过,我且问你,以现在局势,我军该当如何行事?” “若你没法,为兄这便领军北上,为兄倒是想会会刘备、吕布两家!” 听着孙策的话语,周瑜心中也是一阵感动。 这便是他的好兄弟孙策,心胸宽广,远非袁术之流可比! 他如此想着,又思考了一会儿,便对孙策道: “当前我军若想破局,关键还是在合肥之上。” “兄若真欲北上,小弟倒是有一计,或可借势夺取合肥,破解当前局势!” 孙策闻言,急忙问道: “公瑾有何计策?” 他一问出,周瑜即开口道: “我军可效假道伐虢之策,明攻寿春,实取合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