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时,亲友们也是这样劝的。 “若玲,你还年轻,肯定还要嫁人,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想太多!人死不能复生!” “若玲,你一定要带着个拖油瓶吗? 如果带着征梅,你怎么嫁人? 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他们是她的亲人,肯定会对她好的,你也好嫁人 “你还是嫁人吧,留在夫家,老人也老了,能养孙女,还能养你吗?趁年轻,还能生养,赶紧嫁人吧!” 当时的母亲,也是左右为难。 一众亲友,总是站在为她人好的角度,出谋划策。 后来,母亲终于迫不住压力,嫁人了。 而且,也不敢带上她。 于是,她只能留下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而今天,同样的场景再度上演。 但她已经不是当年无助的小学生了,她早就发现了,亲友这种貌似“我是为你好”的考虑,劝说,其实也是想甩挑子的一种表现。 逼她们做决定,等她们做出决定,麻烦消除了,他们也就轻松了,不会再有烦心事找他们了。 而一切都是打着为你们好的旗号出发,让你们无从拒绝。 最后下决定的又是你们自己,他们可是甩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刘征梅知道,如果她今天做出决定,放弃救奶奶,也不会有人说她不孝顺。 因为,大家心里早有默契,奶奶这个年纪、又没有退休金领的老人,行动都不利索,“不配”活在这个世上了。 她忙碌了一辈子,为家庭活,为儿女活,最后还要被亲友像倒掉垃圾一样,轻易放弃。 刘征梅在一众亲友的议论声中,耳朵“嗡嗡”地响。 但她迟迟不肯说出那句“我不救了”的话。 因为她说不出口。 哪怕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奶奶救过来,也会成为她的累赘,成为她十几年的沉重负担。 但是“不救了”真的说不出口。 不可能说出口。 她和奶奶相处的十几年时光,奶奶对她的爱,怎么可以因为怕她成为“累赘”而抹杀? 可是现实是,她没有那么多钱来救奶奶。 第(2/3)页